牟介宇的个人简介
牟介宇(1985―),男,出生于中国画都潍坊,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著名画家[1] 。师从吴冠中、詹建俊、曾梵志先生。擅长油画、版画。以山东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北美术美院,在校学习期间成绩突出,屡获佳绩,作品颇受导师关注。本科4年学习毕业后一直从事绘画教育工作和油画创作,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潍坊两地。作品深受画廊,机构,评论家及收藏家的关注。创作理念深受前辈名师们的绘画美学影响,崇尚西方油画大师。先后去美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进行艺术考察,作品被艺术机构,画廊,海内外收藏家收藏和青睐,被业界称为中国后生代青年画家代表。
个人履历
1985年,出生于山东潍坊。
2006年,以山东省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北美术学院。
2010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
2010-2012年,入住官方美术机构进行艺术创作与研究。
2012年-2013年,去美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进行艺术考察。
2014年,创办专业油画艺术品画廊。
重要展览
2007年,参加湖北美术学院优秀大学生作品展并获奖学金(中国武汉)
2008年,作品《乡情》入选第三届湖北省高校美术大展;(中国武汉)
2010年, 艺术北京经典艺术博览会(中国 北京)
参加“研究与超越”第二届中国小幅油画作品展巡展(中国潍坊)
参加中国油画名家邀请展,(中国坊茨美术馆)
2011年,参加山东省油画名家邀请展,(中国坊茨美术馆)
参加春季艺术沙龙,齐鲁势力――油画名家邀请展,(中国坊茨美术馆)
2012年,参加第二届春季艺术沙龙油画名家邀请展,(中国坊茨美术馆)
参加建党九十周年油画名家邀请展(作品与徐悲鸿,吴冠中,冯法祀,吴作人,靳尚谊,全山石等油画名家的作品并列展在一起)(中国坊茨美术馆)
2013年,中国国家艺术网第四届网络艺术展(中国 北京)
2014年,参加第六届亚洲艺术博览会、欧亚艺术之家 (EUR-ASIAN ART)北京春季沙龙 (中国北京炎黄艺术馆)
参加第六届齐鲁风情油画展(中国济南)
重要收藏
作品《高神父》、《乔神父》、《兄弟》、《旨意》、《赌》、《馋》、《爱》等百十件作品被湖北美术学院、嘉德在线拍卖公司、艺术机构、画廊、海内外收藏家收藏。
名家点评
与名家一起共舞
――实力派青年油画家牟介宇走笔
看牟介宇的油画很难让人忘怀,就像一阵清新的风吹进心扉:宁静,深远,厚重,老辣。大胆的构思,雄浑的笔触,画面流淌出的是机智的心潮和情思,而无限的张力又让人感觉到这位青年才俊画家的潜力。
牟介宇是美院毕业生中的佼佼者。25岁大学刚刚毕业就出版了个人画集,被众多有实力的藏家和官方美术机构看重,至今已有百余件作品被藏家收藏。他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绘画教育工作和油画创作,作品深受画廊、机构、评论家及收藏家的关注。先后去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进行艺术考察,作品被艺术机构、画廊、海内外收藏家收藏。在2011年建党90周年油画名家邀请展上,牟介宇的油画作品与徐悲鸿、吴冠中、冯法祀、吴作人、靳尚谊、全山石等众多油画名家的作品并列展在一起,其作品尺寸弘大视觉冲击力之震撼可谓轰动一方。
牟介宇创作理念深受前辈名师们的绘画美学影响,崇尚西方油画大师。有人说,“一幅艺术杰作,就是眼睛的一个节日。”牟介宇的油画无论是建筑、人物、动物、植物…风景的广度、人物的深度、动物的特征都恰到好地表现出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的情怀充容在心里,美妙的画境,生活里的回忆,跃然纸上……基调的原始,情感的强烈,意像的鲜明,笔触的随意给人以遐思和无限启迪。
谈到油画创作感受,牟介宇说,我很佩服中国著名书画家王镛所说的一句话,要吃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就要吃透西方油画或者说是西方传来的新画种的语言本体的精髓,把这二者进行深层地融合,才能成功地表现心象、表现诗性。特别是内在的情感都已经很好地呈现了出来,那是他的心象。所以心象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对自然的一种精神把握,或者是画家自己情感的自然呈现。
近些年艺术品市场的活跃,国内大型美术机构就看上了刚刚毕业的一些国内著名美术院校的学生。同为湖北美术学院校友的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以1.8044亿港元刷新拍卖纪录,成为首件过亿的亚洲当代艺术品;作为新锐油画家牟介宇的作品价值不言而喻,可谓是一支“潜力股”。面对活跃的艺术市场,牟介宇不为所动,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如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这类名家作品,存世量少,保有人往往也存在惜售心理,这样导致能在市场上流通的这类作品数量很少。这类作品只要真实可靠,可以大胆买入,那一定是保值增值的。
艺术,是生命的表现,是生命状态的艺术化。欲创作之人,生命首先要修炼的。博爱,与人为善,这是根本。艺术风格是以学术修炼、人品涵养为内在根基的。风格即人,人品彰显着画品,人格代表了画格,要想成为大家,就要不断修身,提高自己的综合修养,加强自己的创造性。艺术无价,艺无止境。自己将锐意前行,博众彩之长,积蓄能量,向着艺术的峰巅攀登!
创作感悟
牟介宇画建筑
――画家的思考
在现如今的中国,一切文化热点,都是围绕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城市化改造而展开的,渐渐地这种建设和改造后的画面也转移了我们的审美视线。在当代艺术的理论中,“建设”“保护”这样的论题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和思考。作为生活在有着“中国梦”的中国艺术家来讲,我们的各种生活状态也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扎进了我们的意识中,成为我们对自己生命成长的一种记忆。
克罗齐曾说过:“艺术作品的基本个性不在于它本身特别的物理特征,而在于能给敏感的观察者以直观体验”。艺术家如何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似乎也成为了艺术界共同的话题之一。
在中国,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群。这些特色建筑占据了我视线的全部,这迫使我很理性的把这一切都转换成画面的形式,把情感变成了肌理和笔触等符号性的东西。这是一种对情感最直接的表达,是心与境的交相融合。通过这一系列带有激情的笔触刻画和主观意识的塑造,构成赋予了我对这些建筑新的思考和理解。
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把自己的感觉与社会融为一体,在超然无为的境界中“感觉”,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和创造性。在我创作的中国特色建筑系列作品中,希望通过对这些建筑的微观表现来表达和探索社会、自然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社会的变革、思想形态和个人经验正在不断地影响我们的观察和思考方式,因此艺术需要改变原有的架构,重新找回它所存在的价值,艺术的改造也随着社会与文化的转型而变化,既以一种新的文化去改变原来的视觉观念。正是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某种思索,让我有了描绘或者是记录这些特色建筑的冲动,让我们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在我所创作的城市和地方特色建筑系列作品中,所描述的对象是在近几年生活在城市对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记录,以及下乡写生时对具有地方特色建筑一种主观描绘。我想表达的是中国的建筑是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的。而不是像某些人说的什么北京上海和伦敦纽约分不出来的话语,正是这种带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让我脑海中常常不断涌现出那种历史与现代,真实与模糊之间的迷茫体验。透过这一幅幅建筑系列的油画,让我们引起回忆产生对特色建筑保护的思考,不要因为建设而破坏了我们具有5000年文明古国的辉煌历史。
对生命的感受力,认识生存状态下精神的自我表达,这正是当代艺术中的一种特性。同时也是当代艺术中特有的人与社会最深层次的互动。(作者:牟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