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效基

时间:2023-11-30 05:51:53编辑:雅博君

刘效基的个人简介

刘效基(1926~1993),陕西华阴市太华办西关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基本内容

1952年,西关村组织了19个互助组,刘效基就是其中的组长之一。1954年西关村成立了“连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他担任合作社里的一个队长。队里决定让刘效基动员他的父亲,给群众传授祖传种植萝卜、白菜籽的技术。他说服父亲,当年秋播时就在棉花地里套种70亩萝卜籽、白菜籽。社员们经过辛勤耕作,合作社的小麦和萝卜籽、白菜籽获得大丰收。500亩小麦平均亩产110公斤,其中种植10公顷(150亩)西农6028号良种小麦增产更为显著,亩产高达150公斤以上。萝卜籽、白菜籽收入17000多元。由于连丰社小麦长得好,副业搞得红火,成为县上的“小麦丰产社”。从此,连丰社一跃变成了一个有粮、有钱的先进社。

从推广小麦良种和种植菜籽起家的实践,进一步启发了刘效基大搞科学实验的积极性。不久农技站派技术干部严格地帮助指导技术推广工作。夏收后连丰社成立了一个由刘效基领头的农业技术革新小组,开展玉米丰产田和玉米套红薯的科学试验。这年秋?1.5?亩玉米丰产田里的玉米获得亩产150多公斤的好收成,比初级社单产增长了80%。社里年终分红,每个劳动日值高达2.05元,成为当时轰动全县的最高劳值。他们用集体收入添置了2辆大车、4匹马、1台解放车。不仅归还了社员的股分基金,而且还支援兄弟社生产资金3000元,在银行存款2000元。1958年,刘效基又担任西关村生产大队长兼青年突击队长。

当年秋季,村上连丰、永丰两个农业社合并为西关生产大队。县农技站将西关村定为农技推广试验点,派技术干部常年蹲点,培养样板。刘效基与县农技干部刘克铭密切配合,从省农科院粮作所要了许多小麦试验技术材料,建立了小麦育种观察圃,开展以小麦育种为主的农业科学实验推广活动。1959年夏,刘效基从所有品种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西家6028号X红玉麦”的杂交后代很出众,当时即选回4个麦穗,公社将此种定名为“华山红”。成果上报后,省农林厅长赵锦峰亲临该村视察。当年使用一穗传的繁育方法,单粒点播繁殖原种。到1960年,收获2.5公斤种子,又点播一亩扩大繁殖,1961年亩产良种300多公斤。1962年,除本队种植100亩外,还推广到关中其他小麦产区。经大面积试验,一致认定“华山红”具有抗条锈病耐黑粉病的特性,受到了各地农民的好评。从1962年起,刘效基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兼村科研站站长。1963年,先后向甘肃、河南、山西、山东等省推广“华山红”小麦良种100余万公斤,种植6.7万公顷(100多万亩)。同年,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刘效基“农民育种家”和“劳动模范”称号。1972年中国广州商品交易会将“华山红”小麦良种予以征集,进行了对外展销交流。“华山红”培育成功后,省农科院、西北农学院赵鸿章、徐予鲁、翟润士、刘汉文等专家、教授多次到西关村参观指导工作,一致肯定了“华山红”一穗传的良种繁育方法。1973年以后,该村又相继培育出了“华山”一、二、三号小麦新品种,并且一直开展科研活动,坚持走“科学种田,发展农业生产”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1989年粮食亩产比1978年翻一番。

上一篇:宁小安

下一篇:卢德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