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立(北大教授)的个人简介
刘新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
人物任职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
北大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中国风险管理标准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教育背景
1990年-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本科,1994年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4年-1997年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硕士研究生,1997年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7年-2000年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博士研究生,200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8年9月-2009年8月: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商学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
富布赖特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2000年7月-2003年7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2003年7月至今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2006年9月-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副主任
2005年9月-今,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副秘书长
讲授课程
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
主持课题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0-2012年)
跨国界河流重金属污染的跨国界影响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2011年)
冬季奥运会市场营销的风险管理(课题共同主持人)
中国保险学会项目(2008年)
巨灾综合风险管理中保险的角色研究(主持人)
国家物资储备局项目(2007年)
国家物资储备与保险的属性对比研究(课题共同主持人)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2006年)
近50年夏季奥运会财务运作的研究(课题共同主持人)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05-2006年)
北京2008奥运会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课题共同主持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3CJY027)(2003-2005年)
中国农业水灾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主持人)
教育部社科项目(02JA790006)(2002-2005年)
中国水灾风险管理的制度研究(主持人)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1BJBJG002)(2001-2005年)
加入WTO对首都保险业的影响及风险管理研究(主持人)
参加课题
教育部行业研究报告(2012年、2013年)
英杰华保险公司项目(2010年)
入世10年与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
英杰华保险公司项目(2006年)
经济社会发展视角下的中国保险业:理念、目标与路径选择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04-2006年)
“中国市场经济研究”子课题“转轨时期的风险与风险管理”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2,9-2004,9)
制度变迁与中国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
公安部消防局、中国保监会项目(2002,10-2003,6)
消防与火灾保险研究
中国保监会项目 (2001年)
保险资金的运用与监管
瑞士再保险公司项目(1999-2002年)
中国自然灾害数字地图集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国家体改办国际合作中心、太古博朗保险中介有限公司 (1999年)
中国水灾风险管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98-2001年)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及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国家科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1997-2000年)
保险防灾核损系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7-1999年)
土地利用变化与农业自然灾害灾情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571001)(1995-1998年)
不完备样本下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湖南省分公司项目(1994-1996年)
自然灾害风险监测与评估管理信息系统
完成其中“自然灾害灾情预测与风险评估”子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八?五”攻关项目(1995-1996年)
大面积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勘灾定损管理信息系统
完成其中“大面积自然灾害灾情预测与风险评估”子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工作;
核心刊物论文
刘新立 赵雪,巨灾小额保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保险研究,No.9:pp3-10,2011
潘国臣 魏华林 刘新立,美国恐怖风险保险制度:框架、效果及启示,武汉大学学报,No.4:pp122-128,2011
刘新立,中国巨灾综合风险管理中保险的角色,保险研究,No.7:pp9-11,2008
董杰,刘新立,北京奥运会财务风险的风险源、风险因素与突发事件研究,体育与科学,Vol.29, No.3,2008:7-13.
董杰,刘新立,近50年夏季奥运会财务状况总体趋势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Vol.42, No.3,2008:47-50.
董杰,刘新立,北京2008奥运会财务风险的评估,体育与科学,Vol.29, No.1,2008:8-13.
刘新立,海啸撼动中国保险业?银行家,No.2,2005
董杰,刘新立,北京2008奥运会对突发事件的风险管理,体育与科学,No.1,2005
刘新立,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及风险管理,财经研究,No.11,2004 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金融与保险》No.12,2004全文收录
刘新立,董杰,中国保险业参与北京2008奥运会的对策研究,保险研究,No.11,2004 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金融与保险》No.2,2005全文收录
刘新立,区域水灾风险的相关分析与因子分析,经济科学,No.2:pp94-101,2004
反思当今的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战略与管理,No.3,2003 (第三作者)
刘新立,论我国保险公司上市的收益与风险,金融研究,No.2,2003
刘新立,董峥,论我国保险公司的整合风险管理,保险研究,No.2,2003
刘新立,随机过程与随机模拟在水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经济科学,No.1:pp114-119,2003
刘新立,基于风险形成过程的区域水灾风险因素分析,经济科学,No.2:pp113-121,2002
刘新立,史培军,区域水灾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自然灾害学报,Vol.10,No.2:pp66-72,2001
刘新立,史培军,空间不完备条件下的巨灾风险评估模型DD实例部分,自然灾害学报,Vol.9,No.1:pp26-32,2000
刘新立,史培军,空间不完备条件下的巨灾风险评估模型DD理论部分,自然灾害学报,1-6,Vol.8,No.4:pp1-6,1999
面向保险业的大面积自然灾害防灾核损信息系统研究,自然灾害学报,1-7,Vol.6,No.1,1998 (第五作者)
黄崇福,刘新立,以历史灾情资料为依据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自然灾害学报, Vol.2:pp1-10, 1998
刘新立,黄崇福,对不完备样本下风险分析方法的改进及应用,自然灾害学报,Vol.7, No.2:pp10-16, 1998
刘新立,史培军.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自然灾害风险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4增刊:pp158-164, 1998.
黄崇福,刘新立,模糊仿真中不完备知识样本的信息扩散处理方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24, Vol.22, 1995
著作
《风险管理与人身保险》(教材责任人),广州信平市场策划顾问有限公司出品,2010年
刘新立 著,《对外开放背景下的北京保险业:风险与风险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董杰 刘新立 著,《奥运会的财务风险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刘新立 著,《风险管理》(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453千字)
该书被评为教育部“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2009年)
刘新立 著,《区域水灾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197千字)
刘新立 译,《初级统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1133千字)
报刊文章
恐怖主义风险:保险业面对的挑战,《中国保险报》,2013年5月7日
芦山地震:巨灾风险是否已超出预期?,《中国保险报》,2013年4月23日
农业保险的“精细化”提升,《中国保险报》,2013年2月5日
从事前环节进行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国保险报》,2012年9月4日
谈风险管理,绕不开风险文化,《中国保险报》,2012年8月7日
巨灾保险:现有模式与中国路径,《中国保险报》,2012年5月22日
民生:保险业发展的基石,《中国保险报》,2012年3月6日
风险社会与社会风险管理,《中国保险报》,2011年12月29日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的“开头难”,《中国保险报》,2011年11月2日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国情基础,《中国保险报》,2011年9月21日
地震保险如何承受巨灾之重――日本地震的反思,《中国保险报》,2011年3月16日
巨灾保险基金――保险应对大面积自然灾害的支持,《中国保险报》,2011年2月16日
内控体系建设――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石,《中国保险报》,2010年9月15日第二版
加勒比巨灾风险保险基金的启示――写在汶川地震两周年,《中国保险报》,2010年5月12日第二版
科学与金融融合,应对气候变化下的巨灾风险,《中国保险报》,2009年12月23日第二版
保险消费与上帝的感觉,《中国保险报》,2009年8月19日第二版
巨灾后的重建应重视能力建设,《中国保险报》,2009年5月13日第二版
突发巨灾考验国家综合风险管理能力,《中国保险报》,2008年5月14日第二版
保险业如何全方位参与巨灾风险管理,《中国保险报》,2008年2月20日第二版
南方冰雪灾激发保险业的危机意识,《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2月18日
资源环境管理中的保险角色,《中国保险报》,2007年11月7日第二版
加息过后看保险的保障之源,《中国保险报》,2007年8月8日第二版
农业保险怎样成为鲜美的奶酪,《中国保险报》,2007年2月7日第二版
重庆大旱再次考问农业保险,《中国保险报》,2006年9月13日第二版
保险创新的历史性机遇,《中国保险报》,2006年6月28日第二版
巨灾风险成本如何分配,《中国保险报》,2006年4月4日第二版
从联想电脑看奥运保险,《中国保险报》,2006年2月15日第二版
“卡特里娜”飓风警示中国保险业,《中国保险报》,2005年9月7日第二版
洪水保险离我们还有多远,《中国保险报》,2005年6月15日第二版
印尼地震再敲警钟:保险?保险!《中国保险报》,2005年4月6日第二版
有效的安全激励与最优赔偿――论保险角色的塑造,《中国证券报》,2004年11月2日第二版
火灾过后看消防与保险的协作在火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两岸关系》,2003年第12期
台湾安泰应对突发事件的启示,《两岸关系》,2003年第11期
台湾保险市场的开放及对大陆的启示,《两岸关系》,2003年第10期
非寿险精算莫再徘徊,《中国证券报》,2003,11,6
论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危机管理,《中国证券报》,2003,8,28(整版文章)
股份制改造,国有保险公司能否脱胎换骨,《证券时报》,2002,11,20,第11版(专刊)
收益与风险:保险公司入市的双重效应,《证券时报》,2002,11,11,第7版(专刊)
信息不对称 风险谁来担?《证券时报》,2002,9,25,第8版(专刊)
荣誉与奖励
2006年9月 科研 专著《区域水灾风险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获北京大学第十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02年6月 教学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优秀教学奖
2002年4月 教学与科研 北京大学安泰项目奖
2001年6月 教学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优秀教学奖